一、厚膜電阻的基本構成
厚膜電阻并非通過物理“厚度”來定義,而是相對于薄膜電阻而言的。厚膜電阻的電阻層是將導電性糊料(主要含金屬氧化物)通過絲網(wǎng)印刷等方式印刷在陶瓷基板上,經(jīng)高溫燒結形成一層較厚(一般在10~25微米)的電阻膜層。
主要結構包括:
陶瓷基板:一般采用氧化鋁(Al?O?);
電阻膜層:由釕氧化物(RuO?)、鉑金屬顆粒等構成;
導電端電極:銀/鈀/鉑等漿料;
保護層:玻璃或環(huán)氧樹脂,起到防潮、耐化學腐蝕的作用;
端頭鍍層:利于焊接,常為鎳/錫層。
二、厚膜電阻的制造工藝流程
厚膜電阻的制造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:
1. 陶瓷基板準備(Substrate Preparation)
陶瓷基板通常選用高純度的氧化鋁陶瓷。制造前需要進行嚴格的清潔處理,去除表面雜質與油污,確保后續(xù)印刷附著力良好。
主要步驟:
超聲波清洗;
去離子水漂洗;
高溫烘干。
2. 絲網(wǎng)印刷(Screen Printing)
這是厚膜電阻最核心的工藝。采用絲網(wǎng)印刷技術,將不同功能的漿料(如導電漿、電阻漿、保護漿)逐層印刷到基板上。
印刷順序通常為:
印刷底部導電電極(Ag/Pd);
印刷電阻漿料(RuO?基);
印刷保護涂層(玻璃漿或環(huán)氧);
印刷標識標記(如電阻值、批次號);
最后是端頭接觸層(Ag或NiSn)。
控制要點:
網(wǎng)版張力、厚度;
印刷速度、刮刀壓力;
漿料粘度與穩(wěn)定性。
3. 干燥(Drying)
印刷后的漿料含有有機溶劑,需要通過加熱蒸發(fā)掉,以保證后續(xù)燒結成膜的質量。
參數(shù)設置:
溫度:100℃~150℃;
時間:5~15分鐘;
熱風對流或紅外干燥方式。
4. 燒結(Firing)
電阻膜層與導體漿料需要在高溫下進行燒結,使金屬顆粒在陶瓷基板表面固化并形成致密膜層。
常用工藝參數(shù):
燒結溫度:800℃~900℃;
保溫時間:10~20分鐘;
氣氛控制:常為空氣環(huán)境。
此環(huán)節(jié)決定了電阻膜的電性能穩(wěn)定性和附著力,是品質控制的關鍵步驟。
5. 電阻值修調(diào)(Laser Trimming)
由于印刷和燒結過程存在誤差,實際電阻值往往偏離目標值,因此需要通過激光修調(diào)技術對電阻值進行微調(diào)。
修調(diào)方式:
激光在電阻膜上切割微小缺口;
通過改變電阻通路長度來提升電阻值;
精度可達±1%。
6. 終端處理(End Termination)
在厚膜電阻兩端印刷并燒結完電極后,需要通過電鍍或再印刷進行端頭處理,提升可焊性與耐腐蝕性。
常見方法:
鍍鎳-鍍錫;
噴錫;
銀漿印刷后再加保護層。
7. 加保護層(Coating)
為提升厚膜電阻的防潮性、耐化學腐蝕性和機械強度,常在其表面涂覆一層保護層。
常見保護材料:
玻璃漿;
環(huán)氧樹脂;
聚酰亞胺涂層。
8. 編碼與包裝(Marking & Packaging)
在電阻表面印刷電阻值、精度等級(E24、E96等)后,統(tǒng)一進行外觀檢測、尺寸測量、電阻值抽檢、老化測試等,再進行卷帶、盤裝、吸塑等包裝。
三、影響厚膜電阻性能的關鍵工藝因素
電阻漿料配方:決定電阻溫度系數(shù)(TCR)與長期穩(wěn)定性;
激光修調(diào)控制精度:影響成品率與容差范圍;
燒結曲線設計:影響膜層致密性、導電性與附著力;
基板清潔度:影響電阻膜層均勻性和可靠性;
印刷工藝穩(wěn)定性:漿料厚度均勻性直接決定電阻一致性。
四、厚膜電阻制造的環(huán)保與發(fā)展趨勢
當前厚膜電阻的生產(chǎn)正朝向以下幾個方向發(fā)展:
無鉛化制造:響應RoHS環(huán)保標準;
高精度化:精度等級從±5%向±1%、±0.5%過渡;
微型化趨勢:封裝向0402、0201甚至01005小型化發(fā)展;
自動化生產(chǎn):實現(xiàn)高速絲網(wǎng)印刷、在線激光修調(diào)與AOI自動檢測。
此外,針對高頻、高壓、汽車級應用的新型厚膜電阻材料和結構設計也在不斷推出。
結語
厚膜電阻作為電子行業(yè)中應用最廣泛的貼片電阻,其制造過程融合了材料科學、精密印刷、熱處理工藝與精密加工等多個學科的技術。掌握其制造流程不僅有助于理解厚膜電阻的性能特性,更對元器件選型、品質把控、成本控制等具有重要意義。
通過深入了解厚膜電阻的制造工藝,我們能更科學地評估產(chǎn)品的性能,選擇更合適的器件以滿足特定電路設計的要求。